研究所通常除了學到做論文還會學到什麼…?
轉貼自奇摩姿式
作者為GRE Go Go Go
關於這個問題,我想從以下幾個角度來談:
一. 研究生在學什麼
二. 生涯規劃
三. 更遠大的意義
(個人淺見,請耐心閱讀。)
一. 研究生在學什麼?
在談論研究所碩博士教育前,我們可以藉由大學教育與研究所教育的差異來做個簡單的比較;大學算是通才教育,你可以細細回想,
1) 在大學時代,到底學到了什麼?
2) 有什麼東西,是因為你個人奮力追求 才學到的寶貴知識?
3) 受完四年教育後,有哪一項專業,可以讓你認定自己比普天下都還要專業?
研究所與大學教育的最基本的差別,就在於必須深入的探討一門極為專業的知識,而非僅止於概念架構的階段。"論文"是一門專業知識的發表形式,說穿了就只是用文字敘述來表達想法而已,所以真正重要的是其作者到底提出了什麼重要的創見?與前人的研究結果有什麼差異?對於未來可能會有什麼樣的影響?某些設計類研究所並不要求論文,反而是要求以實際創作的物品來核定研究成果,這就更清楚的讓我們了解,研究所並不等於論文,進而是要求嶄新的研究成果。
寫論文的過程,可以說是探討知識的一個重要歷程,藉由長時間的投入,大量的資料蒐集,絞盡腦汁來發想並求證;這些都是大學時代比較難做到的,因為大學學科課程太多,難以專心研究一門學問,再者,也沒有教授要求你真正要做到深入的程度,就算自己有這個心,時間往往也不夠;研究所給你充分的時間精力來盡情的做你想做的題目,不怕時間不夠,只怕做不出來夠水準的東西。甚者,因為教育體制是如上所述的一個設計方式,或許人們可以大膽的說,在這個時代,沒有受過研究所以上教育,就不算是會做學問。
進入了研究所,除了最基本的專業課程之外,很重要的是,你必須自己找答案。更誇張卻實際的說法,不只是答案,連題目都要自己找。一連串的探索活動中,首先可以學到的是古聖先賢的真知灼見,看看前人的重要文獻進而想想自己到底要往哪個方向去發展;再者,比須藉由這些資料來做腦力激盪,思考還有什麼議題是值得探討的?還有什麼現象是可以被改進的?還有什麼問題是尚未被回答的?所以針對問題提到"除了學到做論文還會學到什麼",我想可以從更深入的角度來看,也就是說,在一個深入研究學問的過程中,每一個人可以學到哪些東西?
首先,研究主題。你的研究主題最好是個有啟發性,或是能帶來新的觀念知識,甚至是空前絕後影響人類文明的主題;光要從全世界蒐集資料,避免做一個別人已經做的很好的題目,就夠你花時間的了。如何從大海撈出針,端看你是否能看的出什麼是針,什麼是漂浮的海菜;因此資料蒐集能力,鑑別力與篩選能力在此時自然被訓練出來。
再來,數據分析與邏輯推理。從所蒐集到的龐大資料中,篩選出與主題有確切關係來進行分析,藉由不斷的辨證,資料統計分析,假設與實驗,來找出合理的解答。用何種方法來找答案,如何證明答案為真(Verification),也訓練了個人的邏輯推理能力。
最後,提出見解與佐證資料。做完一連串的分析活動之後,或許你心中已經有一個較為明確的想法,藉由相關佐證資料的提出,試著去描述出合理且具說服力的觀念,此時,不僅只是觀念正確,證據充分,用字遣辭,文章段落安排,敘事模式,再再都考驗個人的文字表達的能力;因此即便是理工科系的學生,也必須訓練出相當程度的文章寫作能力。
上述的歷程,是研究生的工作,也就是研究所提供的學習與歷練機會,這種難能可貴的經驗,在其他的地方恐怕千金難買,亦非伸手可及。
二. 生涯規劃
或許有些人會問,為什麼要上研究所?上研究所除了學歷之外,還有什麼意義與實質幫助?除了前面所提到的各種能力培養之外,不可諱言地,升學主義掛帥的環境下,研究所學歷的確帶來較多的職場競爭力;然而,也必須考慮到其他因素比如家庭經濟狀況,生涯規劃...等問題。那麼,要如何做生涯規劃呢?
首先,必須想想,你想要過什麼樣的人生?你的夢想是什麼?你的家庭與婚姻狀況?其實可以畫出一張大致的風景圖,主題叫做30歲的我(或是40 50 60 歲的我),然後從這張圖片的畫面中,就可以看出你必須要賺多少錢來完成這些夢想,然後就可以知道你現在該做什麼,未來才能賺到足夠的錢,完成你的夢想。有一個心靈成長大師,提過一個本人覺得很有幫助的問題組,告訴大家到底如何來做生涯規劃:
一、你對什麼事業充滿熱情?
二、你在哪些方面能達到世界頂尖的水準?
三、你的經濟引擎靠什麼來驅動?(如何賺錢)
最後,四、盤點一下你手邊的事情,有多少比例的時間花在上述這三個圓圈之外?
有了這四個問題,四組答案,你就可以清楚的寫出,還有哪些事是該做卻還沒做,更重要的是,寫出哪些事必須停止不做。把你的夢想畫出來,貼在牆上,寫下從今天起要開始做哪些事,停止做哪些事,幾歲的時候完成什麼目標。
"要不要唸研究所?什麼時候唸研究所?"
以本人的經驗來說,我在一進入大學時,就已經規劃了未來出國深造的打算,因此畢業後直接當兵,工作了兩年存了一點錢以供留學花用。先工作的好處是,往往你可以在工作的領域中,發現自己真正的不足,以及真正想學的東西到底是什麼。從產業的趨勢以及工作執掌的業務,可以讓你了解到你真正需要哪些專業知識或技能。而且,從工作以後,人生觀價值觀的轉變,可以讓你進一步思考,對你來說到底想要過什麼樣的人生,此時的想法往往與學生時代的空想不同。你該具備哪些知識技能?來完成你的夢想,達成你的目標?夢想的藍圖出來後,生涯規劃自然就會出來。
三. 更遠大的意義
一般來說,唸研究所並不如大學一般,像是一個老笑話所說 "由你玩四年" (University),其中充滿了歡樂與挫折,對於知識探索與智慧成長的喜悅,對於難解困境的恐懼與疑惑;然而,這些都是人生很重要的一部分,在此我想傳達的一個很重要的訊息是,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受高等專業教育,既然自己有這個難得的機會,何不好好把握?今天,地球的另一端還有上億人口處於飢荒之中,等待援助,還有許多的人口將被癌症,愛滋等疾病剝奪生存的權力,甚至國力強大如美國,一樣有數以十萬計的人飽受天災之苦,家破人亡,更甭論南亞海嘯的災民與身亡者。今天,幸運的我們可以不用花一整天的精力只為了水源,可以不用擔心明天是不是就是生命的最後一天,甚至我們還有機會為全人類做些什麼,何不好好把握這個難得的機會?
美國CMU有一位教CS 的教授,寫了一篇很值得參考的文章:Applying to Ph.D. Programs in Computer Science,關於研究所在做什麼,會遇到哪些事,該如何準備,本人看了之後獲益匪淺,希望這篇文章也能對你有所幫助:(PDF檔,若您無法開啟可傳訊給我,我把文字內容再轉寄給你。)
www-2.cs.cmu.edu/~harchol/gradschooltalk.pdf
參考資料 個人淺見,如有問題請不吝指教:yesrogeryes@yahoo.com.tw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