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3/2007

設計估價的思考邏輯

[轉自]設計魔力論壇
[作者]老吉桑

(一)單位與單位價格

不論是SOHO也好、公司也罷、甚至是學生接案,相信各位應該都會遇到估價的問題,一個案子要製作之前最重要的就是價格,價格談不攏,有多好的創意都無法發揮,這邊介紹估價的基本邏輯,提供各位做個參考:

1.單位:
最根本的一個邏輯就是要先定義出單位。

舉例我完成這支FLASH動畫需要8個小時,那麼我就至少應該要收取8個小時的工作費用,這個小時就是單位,要先抓出這個以為基礎。
但是我又不是每隻FLASH都是8個小時做完,那我到底一隻FLASH的工時是多少呢?
工時的計算方式我會留待下一篇再寫,因為說起來這是統計學的部份。

2.單位價格
有了單位之後,要考慮的就是價格,這個估算方式的邏輯,以個人SOHO為例比較好說明,而且我盡量把變數弄單純,事實上實際營運要考慮的東西還是很多的。

假設你是一個個人工作室,你一個月最少需要10萬元才能維持工作室的營運(固定成本),然後你希望你可以獲利30%(營運目標),那麼你一個月就需要有 13萬的營業額,除以你一個月工作20天(假定你要週休二日),也就是你一天最少要6500元才能維持基本營運,一天工作8個小時,那麼你的最低單位價格就不可以低於
6500/8 = 813
也就是說,你的一個小時收費不可以低於813,不然就算你20天的案件都滿檔,然後每天都做足8小時,你一個月也沒有三萬塊的純利,那還做什麼做 =_=|||

也就是說,假定你要花8小時完成一隻FLASH作品,那你的報價就不可以低於 813 x 8 也就是 6500元。


希望我的說明各位還看的懂,接下來的文章我將說明概括承受的估價邏輯以及時間效應產生的平均產能差,這是用於計算估價的另外一層必須考慮的範圍。


附帶一提,這邊所提出的估價模式,是以成本為主的估價模式,並不是唯一的估價方式,這種估價模式只能算出一件工作的最低報價,不是叫你直接拿這個價格去報,因為這個數字只是讓你糊口用的而已,根本賺不到錢。


(二)工時的估算方式


上一篇我概述了估價的基本單位,但就算工時價格出來了,更重要的應該是到底一件工作要算多少個小時,才不會錯估,這一篇我還是以製作一隻FLASH動畫為例,簡略的提供一個估算工時要注意的事項及方法:

1.經驗估算法:
經驗估算法是最不準確的,但是在創業初期卻真的只有這個方法可以使用,簡單的說就是假定以自己作這隻FLASH動畫需要的時間去估算,但是有幾個盲點是大部分的設計師經常會忘記的,作個提醒:

a.溝通:製作不是一次OK的,通常會經過二到三次的溝通、溝通的時間必須要納入計算。
b.修改:修改的次數預估會有幾次,每次大約會花多久時間,一樣要估算進去。
c.行政作業:請款、開發票、報價單、合約書需要花多少時間進行,都不能忘記。

2.統計平均法:
當你使用了經驗估算法作為初期幾個月的估算方式後,就應該使用比較科學及準確的方式去估算,簡單的統計跟平均可以提供我們很大的幫助,舉例你這個月製作了4隻動畫,總計包含行政、溝通、設計、修改的時間明細大約如下:

a 動畫:16小時
b 動畫:12小時
c 動畫:6小時
d 動畫:26小時

花了60個小時,那就表示你單一隻動畫需要的平均時間是15小時,這就是一個平均的計算方式,但是在設計工作上,這個部份很容易發生瑕疵,因為D動畫明顯的超出平均工時將近一倍,一但你都以15小時計算的時候,遇到D動畫這樣的工作,就會賠錢賠很大。

------------------------------------------------------------------------------

解決這種落差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我稱為概括承受,一種我稱為精密報價:

概括承受的觀念就是,我做到D動畫我就賠錢,但是做C動畫我就賺到,截長補短,如果這個月D動畫做的多,這個月就賠很大,如果C動畫做的多,那我就賺很大。
這個方法所統計的時間越長,也就是樣本數量越多,其計算出來的數字就會越準確。


精密報價的概念則是,將四隻動畫切割為四種不同的品項,分別制訂四種不同動畫的報價,在跟客戶報價時就提供不同的動畫作為參考,例如:

a 動畫:請參考www.a.com 報價:12800
b 動畫:時請參考www.b.com 報價:9600
c 動畫:請參考www.c.com 報價:4800
d 動畫:參考www.d.com 報價:20800

精密報價法會增加行政作業的時間,但是卻能確保每一個案件的報價的最高精確度,不過坦白說這不太符合臺灣人的性格。

有點晚了,下一篇講到的部份是將營運所產生的空窗納入計價的參考範圍,明天我再寫了。

(三)設計師自我競爭力與價格的互動關係

本質上設計是一件工作,一件人人都可以做的工作,可能受到各種媒體的渲染,讓「設計」這兩個字好像變成非常雅痞的,非得是匠心獨具的人才能做的工作,因此,很多設計人便堅持自己的作品需要慢工出細活什麼等等的,但是,設計這件事還是很現實的,他跟廚師沒什麼兩樣,並不是讓你自我表現的舞台,而是一個商業行為。

設計師的估價很直接的反應了這個設計師的競爭力,假定兩個設計作品水平相當的設計師估價設計一張名片:

A 設計師估算10小時,要價6400
B 設計師估算4小時,要價4800

相信業主在參考過作品集後發現兩位設計師功力差不多的話,絕大多數的業主會選擇B設計師,原因就是:又快又便宜。

但是這叫做壓低價格競爭嗎?並不是喔,仔細計算你會發現B設計師的單位報價高達1200元,而A設計師卻只有640元,一個月作滿20天,每天8小時的話:

A 設計師ㄧ個月創造:102,400營業額
B 設計師ㄧ個月創造:192,000 營業額

我們可以說,B設計師在業界製造的產出很明顯的超出A設計師,這種設計師我們就叫做會賺錢的設計師。扣掉營運成本,B設計師ㄧ個月起碼淨賺10萬塊,A設計師卻可能只是瀕臨在糊口邊緣。

能力好的設計師就是可以在拿到案件簡報後的十分鐘內,掌握客戶的需求,然後加上有效的溝通、純熟的工具操作、就能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完成客戶的案件,這就是為什麼有的設計師每天只待在公司3小時,卻一樣可以完成所有的工作而且每個案子都還過關,而有的設計師則是很辛苦的凹八個小時在螢幕前,還經常被打槍。

各位設計師,你想做哪一種設計師呢?

沒有留言: